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我的随笔:活得像一座孤岛

$
0
0
随着社会经济提升,国内好些男女老少投身宗教团体、公益团体作义工、志工。有者是仍在职场上打拼的中青年,有者是已退休的长者,其中不少学有专长,甚至在本行中是或曾是杰出人材。他们付出时间精力才干,为使社会更美好,也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丰盛。 而我竟见过有人去餐厅当洗碗的“义工”! 有位教会弟兄的一个朋友,在吉隆坡工作,买了屋子,就把在新村独居的老爸接来,以便照顾。 寂寞难奈 其新居,双层排屋的确比新村的木板锌顶屋舒服,但他每周六天早出晚归,他一出门,老爸独守前无犬,后无鸡的空屋,真是寂寞难奈。整条街人影罕见,连左右两旁的邻居也少碰面。老爸住了几月,和左邻右舍见了顶多点个头,没机会互通姓名。每天看完报纸,就不知该怎么度那一日如千年的悠悠岁月了。 为给老爸解闷,他装了ASTRO,可是,电视节目看多了,头昏脑涨,久了也还是闷。 教会的弟兄鼓励他父亲去参加乐龄团契。团契节目多,唱诗、听道、赞美操、一日游,以及学习电脑、才艺班等等,日子就会鲜活起来。可是,老人家抗拒。因为常去家居附近的餐厅吃饭,就义务替餐厅洗碗。没碗洗时就枯坐,餐厅的老板伙记,也不怎么理他,他却甘之如饴。 苏珊大婶,从藉藉无名的单身女人,神话式地一夜成名,红遍全球。名成利就,现在坐拥一亿令吉的财富,可是竟然闷得发慌,去找一份时薪“基层”的收银工作。目的不在那份薄酬,而是打发时间。 人际关系 英国诗人John Donne名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许多不善经营人际关系,也不会经营生命的人,就如活在一座孤岛上。苏珊大婶虽有万千粉丝,奈何就如典型的西方人,人人都像一座孤岛,平日就少与亲朋戚友往来,而今名成利就也没有大群亲友如蜂蝶群涌而来。有了上亿身家,同样是寂寞难奈,大把无聊时光,不知如何打发,还要找份收银员的工作来Killing time。而那位老先生,宁愿到餐厅作洗碗的“义工”,也不愿参与更有建设性的社交活动。 John Donne是四百多年前刚刚脱离的中古世代的人,所以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活在互联网时代的人,太多人就活得像一座孤岛,讲究Privacy的洋人如此,如今住在城市的亚洲人也亦步亦趋。孤岛上的鲁宾逊有个星期五作伴,大量的城市人连个下棋喝茶八卦一下的对象也缺缺。 钟鼎山林,各有所好,许多生命苍白的孤岛,打发时间、消除无聊的抉择能力,低到令人叹息,不知道生命可以赋上更丰富的色彩和意义。被纳粹党囚在集中营又被罚把一堆石头从东搬到西,再从西搬到东,因为无法忍受每天重覆这毫无意义的“工作”,有些人自杀了。但坐拥亿万去当收银员的苏珊大嬏,和到餐厅当洗碗“义工”的老先生,却好像在收银和洗碗找到安身立命的意义。如此选择不是错误,未免太苍白而可叹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