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间屋,灯火家具一应俱全,却一直无人居住,但也不致杂草丛生,霉苔满面。原来屋主夫妇,都在神州工作,而由隔邻的亲戚代为打理。好些年前的除夕深夜,我散步到那屋前,恰遇那对年轻夫妇正从德士下车,显然及时赶回过年。但这些年来,新春期间屋子仍沓无人影。
在外国打拼
夫妻一齐在神州打拼,不必天南地北各散东西,是非常幸运的。不知还有多少大马国民,孤身在外国从事各种行业,牺牲家庭幸福,一年难得几次团聚。这些人对国家经济,长期作出重大贡献,却似从未有人提及,别说表扬。他们,再也不是七八十年代跳飞机到欧洲,日本甚至台湾的非法廉价劳工,而是各种专才,从大学教授,专科医生到大酒店的厨师都有。像那对小夫妻,正是中国大陆最为需要的金融管理专才,工资以美元计,达五位数。
在外国打拼的大马国民,大部分通晓三语,因此世界到处吃得开。不单欧美中东,以及现今中国,即使在东南亚如印尼、柬埔寨、越南,都可找到许多大马籍的金融界领导,工程师,资讯工艺人才等等。
赚取外汇
就以邻国来说,便有估计30万大马公民在赚取外汇。每日清晨,新山长堤关卡,便拥挤着千军万马般的摩多骑士,涌去对岸上班。他们多是工厂工人或技工,为了省钱养家,每日起早摸黑,无惧风雨,潮起汐落般来回新柔海峡。还有更多的白领阶级,是以永久居民身分在彼岛居住。
根据世界银行和大马政府的联合调查,在海外工作和居住的大马人为数约百万名。奇怪的是,他们对大马的经济贡献,官方绝口不提。如果平均每人每月汇回1000美元,以3.3兑换率计算,国家每月便进帐33亿令吉,每年396亿令吉!为我国赚取外汇的第二大功臣———棕油,2012年所获不过713亿令吉。棕油收益,起落不定,受多项国际因素左右,而我们那百万金蛋鹅大军,对国家GDP的贡献只有增,不会减。棕油,还需施大量化肥,造成河流污染,又要大批外劳,问题不少。那近400亿令吉,是净捞的!
在外国奉公守法
那100万国民,或是留学不归,或已退休而其技能知识在外国仍大有作为,但更多的是不获公平对待,让他们看不到前途,唯有转战外国而创出春天。他们在外国奉公守法,从不惹事生非,更勤于职守,对所在国企业大有贡献,嬴得极佳口碑,使各国对“马来西亚人”只有羡佩,尊重。我读报数十年,每日上网浏览国际动态,从不见这群可爱国民的任何负面消息。
他们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屋业的感受最深。
数年前屋价尚未反弹,好些州的发展商便趁他们回乡过年时,在年初一那数日大开促销会。那时,不少地方的拜年节目之一,便是一齐去看屋抢购。
正如我家附近那屋,1997年金融危机期间建成后空置多年,要不是那对小夫妻以外汇买下,不知会沦落为蛇窝蚁穴多少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