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话说文学:那天晴的梦

$
0
0
近年来的马华小说,在年轻一代作者的涌现下,确实是有另一番姿态与风姿。中国文化的情意结淡了,心理上的纠结也宽阔松懈了— 有一篇小说,有这么的一说:“小明来自光明镇。光明镇的居民都爱谈梦。巴刹的大婶,等着巴士的学生,街上的食客,大家都是爱谈梦的人,都互相关心彼此的梦,都互相延续着谈大家共同的梦。谈梦,在镇里,就像是呼吸一样普遍。整个镇的镇民都谈着相同梦,而且大家都接龙似地延续着一个梦。有人做梦的起始段,有的编织中间的梦境,有人在构架尾端的余味。同样的梦一个连续着另一个,由大人延续给小孩,由长辈延伸到下一代,由教师传给学生,由邻居流转在这片水土上。生生不息地连接流转。” 伸延出无限的可能 这是很虚拟,很魔幻,很荒谬,很黑色的文字下搓揉出来的一个充满想像力的,是在逻辑思维之外,一个富饶着无限写机(就如是商机)的小说意境。这里头可以伸延出无限的可能,而这些可能都有存在着可以在虚构里制作出天马行空的意象。这样的构架这样的构思,可以在拉美的魔幻小说读到,也可在卡夫卡,在沙特,或在东欧的一些小说里找到相同的影子。 初读到这篇小说时,很震撼。如果构思也有版权,还真想向作者征求使用这“梦镇子”的版权。这里头,有着很宽阔的可塑性。 年轻小说家那天晴的长篇小说《执行者》里,附录在长篇小说之后有3篇以“梦”为主题的小说。其中一篇《小明的梦》里,那天晴构建了一个以“梦”为生的光明镇,在我的意识里闪现出的意象火花。 《执行者》厚达280页,是马华文学里稀有的物件。捧在手上,还蛮重的,所以避重就轻,先阅读附录时,就被《小明的梦》的构架震到了。 当即找来他的手机号码,发了短讯,也只能说下感触,但也确认了这《小明的梦》已在副刊发表过,构架版权也已经亮出。《小明的梦》的构架让我心痒手痒,却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第二代华文写作人 近年来的马华小说,在年轻一代作者的涌现下,确实是有另一番姿态与风姿。中国文化的情意结淡了,心理上的纠结也宽阔松懈了,不像那40,50年代的写作人,纠缠于椰林蕉雨下的移民潜意识,而望不到工业时代化后的网络讯息时代的现实。从这些第二代的作者群里,可以察觉到这些土生土长,身受过这马来西亚教育制度调教出来的他们的视野里,在现实的政治经济下,他们思维与想像所折射出来的形态和意识。 这就是应该是这样的现实。真正是土生土长,是在这个国家教育制度调教出来的第二代华文写作人,让人们真正地意识到马华文学小说,确实是有它的独特风貌。 在还没有购得《执行者》前,还在想像年轻一代作者,手下的长篇小说,应该是以什么品味或走什么路线来编织故事,构建小说。眺望北方大国,畅销书与网络流行小说,不是穿越故事的情色,就是玄幻、灵思、武侠侦探、科幻和反腐反贪的官场和商战。在那里,纯小说已是在淡季里摆设,灵犀出窍的绮梦遐思才是青少年所好。 还好,翻阅下,《执行者》还在马来西亚的水土上,还在小镇上和城市里,还有马共,还有抗日,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土味浓稠。 如此一说,这《执行者》,是要好好读一读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