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话说文学:微型的武吉

$
0
0
在2014年金帆图书奖的文学类颁奖礼的讲评里,评审之一的黄琦旺博士说她是把《文学的武吉》当作小说来阅读的。 当时是有些许的错愕,但心中却是窃喜。有人看到《文学的武吉》里的小说基因,怎么说,也是件喜悦的事。 过后再向黄博士讨教,她说:“许多文评家都赞同散文主叙述,小说主叙事(叙说故事),不管怎样,这两种文体展现魅力的地方都在叙述。《文学的武吉》是给武吉的审美叙述,去掉一般小说‘物’的主要焦点,把主角放在时间叙述本身,当这些叙述无意中连串成了一个系统,很自然成了风谣体小说。” 她又说:“《文学的武吉》没有故事,甚至连人物也不是主要的,风土和日常生态使它更不象是什么,但正是不被体裁的约束,让语言本身展现对地方风土的审美,语言也成为风土的一部分(超越了体裁),反而还原小说这种题材的最原始面貌(街谈巷语),减低了‘制作’小说的成分。” 散文体叙述武吉镇人情风貌 当时撰写《文学的武吉》系列,是想以散文体的叙述来描绘武吉镇这一方水土的人情风貌,但又不想作摄影式的写实,更愿意保持一段距离地以虚拟,想象与魔幻的思维,把这小镇处理得更像是散布于全马各处的华裔小市镇;也想让一些寓言式的,传说式的人物穿梭在小镇的各个时期的各个角落间;所以这书的主角就是这市镇本身,这书的时代背景是这镇的年年代代;所企图的,就是从而追溯这镇的前生与来世。 由于这样的企图心,所以在叙述之余,也不节制地叙事;所以才会搞出这么一本既叙述又叙事,既散文又小说的混杂体。这好。能让读者们站在各自的方位,以各自的审视角度来体会这书,散文也好,小说也吧,这武吉镇,本来就应该是文学,就让文学的浪漫来炫彩这一方水土的风采。 《文学的武吉》既有小说的基因,其中的一些篇幅,更在微型小说的字数规范内,所以,也愿意把一些篇章,归纳成微型小说。其实,在这之前,一些微型小说选集的征稿,如钦鸿闻彬主编的《回家———马来西亚华文小说选》里,还有凌鼎年主编的微型选集,都收集了《文学的武吉》内一些小说韵味比较浓稠的篇章。 要意识蜕变与转型必要 微型小说可以写实,可以魔幻,可以推理与科幻,也可以寓言传奇与言情,更可以笔记式与散文化。写微型,到了一个阶段,还是要意识到蜕变与转型的必要,要注重留白的韵味与故事过后的绕梁余韵。微型小说不能永远在讲故事,或在尾端制作高潮或反高潮,或在为政治或经济承载效应和服务。微型小说应该被当作门文字艺术来处理,还要再开发。但开发什么?如何开发? 这不是任何人能说了算;这,只有懂得照镜子的微型小说作者本身才能说了算。视野终究还是宽阔的。 写作《文学的武吉》系列是很愉悦的感受,能在微型小说与散文间迂回,能在试验着文类的混杂时的意会,能在回忆里瞻望到前辈们的传奇与轶事,如今,再加上小说基因的被赏识,都是额外的惊喜。 很欣悦的是,经过黄琦旺博士的指点,在窃喜之余,底气也就更为厚实,禁不住地,想宣示这《文学的武吉》,也是微型小说集,也是微型小说的另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