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与宗教关系难分,不烧香的争议,也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烧也宗教,不烧也宗教,多元宗教的家庭里,常为一炷香,关系僵持,甚至破裂,香火何辜?华人最重家和万事兴,新年更加倍强调以和为贵,和气生财,面对一炷香,烧或不烧,究竟要如何是好?
这样的场景很平常,也很棘手。一个家庭里,有人改了信仰,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间,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为了该不该、要不要、能不能持香祭祖而争辩或争执,一方痛斥不持香者数典忘祖,一方坚持持香违背宗教条规。
一个家庭,为一炷香而关系僵持,违背了持香初衷,也背弃了亲情。是该好好地问清楚,香究竟是不是宗教的代表?持香祭祖是否就触犯宗教条规,违背信仰的虔诚?
隆雪华堂总执行长兼文史研究者陈亚才指出,在某种程度上,持香和宗教有直接关系,但也有民俗与文化的因素。一家多元宗教的家庭里,也因此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一方面要尊重亲人,一方面要尊重信仰,如何折衷就很重要。
各退一步化解问题
他个人认为双手合十礼敬的方式能够接受,但若完全拒绝参与则有违背亲情之嫌,给人走火入魔的感觉,这样的情况确确实实发生在宗教信仰虔诚的家庭里,不同信仰的兄弟姐妹完全袖手旁观,仿佛是没有关系的路人甲,这样的做法势必在家庭间引起争议。
“毕竟,崇敬的当事人是自己的亲人,我相信也没有一个宗教鼓励信徒用这样疏离的方式来表现对宗教的虔诚,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宗教会告诉信徒‘如果宗教信仰不同,即使父母也别理睬’,必然会伸缩性、弹性地折衷处理。”
他不否认确实有信徒对宗教十分虔诚,甚至将信仰置于亲情之上,但只要在技术上加以调整,并且各退一步,这些都是能化解的人为问题。
持香争议出于偏见
芯香一瓣创办人陈翰贤则强调,拈香与否的争议,人们首先须从根本了解,最简单的一点是,香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成本最低疗效最广也最快的良药,亦即一种自然疗法,在杀菌除臭的同时,也让人精神放松,所以在医学上,有用香治疗忧郁症和精神紧张之类的状况。
他认为,香并非迷信,也不仅仅是宗教象征,持香争议更多时候是出于偏见,五大宗教都有香文化,但许多信徒往往对自己的宗教的了解很片面,很容易以偏概全。据他所知,英国国教,信徒每个星期天礼拜时就有用香。
爱护地球Vs传承文化
孝恩文化基金总执行长兼民俗学者王琛发博士形容持香与否的问题是“文化传承的冲突”。
他一字一句强调:“拒绝拿香崇拜是对的,拿香祭祖也不一定是对的。
香原本就是用以净化空气、杀菌保健、安定提神的工具,不是崇拜的工具,把工具当成崇拜的目标,更是一个笑话。但是———你反对尊重和纪念祖先,却是错的!”
“因为,现在的香不再是以前环保及健康的药香,而是危害健康的化学香居多,所以反对拿香是对的,不过,倘若拿的是好香、正确的香,则另当别论。”
他指出,以环保为出发点而反对烧香的人,许多并不了解焚香的文化意义和香的实际功能,因此一味否决,爱护地球却没有爱护文化遗产。至于一些寺院神庙选择减少或不再焚香则有待商榷,因为佛教与道教经典皆说‘烧香功德’,并没有‘反对烧香功德’这回事”。
道教反对烧檀香
“道教有许多经典确实反对烧香,不过是反对烧檀香,因檀香虽有提神功能,却也会让人亢奋。在亚热带气候的南印度,适合焚烧檀香,但在气候相对稳定的东南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过量焚烧檀香会引起五蕴不空,也就是会刺激欲望。这就是为什么从过去到现在,檀香也是妓院的必备用香。”
他认为当人们在20世纪初把焚香“视为”一种迷信,或“变成”一种迷信,就已开始散播错误的讯息,后来的制香业变质,则进一步恶化文化传承及断层危机。
“这个迷信论影响力很多人,首先很多人就以此为由,认为不必诚心诚意地用真香、用好香了,接下来就是制香人,当人们觉得药香可有可无时,又岂会坚持高成本、纯人工制作符合焚香初衷的好香?最后就是‘心诚无香’论的出现,把香的内容彻底改变,把香变得更加可有可无。”
中西宗教文化冲突
地方历史工作者兼文史田野工作者李永球也以“文化冲突”形容持香争议。
他说,祭祖中华儒家的传统,也包括佛教与道教的成分,直到最近100多年,亦即20世纪初开始,西方宗教和文化随着殖民主义进入亚洲,造成巨大改变和文化冲突。
“一些信仰非中华宗教的信徒,以宗教规定为由,不止拒绝拿香,也拒绝跪拜祖先。然而,这样的情况似乎只出现在华人信徒身上,反而西方国家的信徒,来到华人家庭里,不但拿香而且跪拜祖先,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奇怪的现象。”
他指出,若有看过《礼记》等古书记载,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有了焚香文化,只是形式有别,古时候没有线香和固定形状的香,而是焚烧动物脂肪和香草材料,即“香祭”,主要目的是祭天,请神明来吃人们所供奉的东西。
祖先其实是神明
“事实上,在民俗文化信仰里,祖先其实是神明,不是阴间受苦的鬼,而这个世界与其他世界也是平等的。有人认为祭祖是宗教仪式,但实际上又未必如此,而是更倾向于民俗文化,焚香祭祖仪式,意在请祖先来吃祭品。”
他坦言,一些宗教不允许祭祖,所以信徒就将祖先送走,既是宗教教条所规定,信徒的行为也就无可厚非,尽管他个人会选择尊重,但并不认为祭祖和宗教有关,也不含宗教成分。
据知,天主教有祭祖,也有焚香,反而到了今天,出现部分佛教徒以“已超度了祖先”为由,将原本在家里的祖先送走。这样的改变,也开始引起议论甚至争议。
总归一句,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对于香火的未来,总会船到桥头自然直,关键在于人的心态,会将香火导向断绝或着延续下去。
仿造假香难辨真伪
可以这么说,人们仍在摸索的路上,寻找能够让传统、环保与健康和谐共处的平衡之道,所以有寺庙减少焚香或者全无香火,有人择电子香、无烟无味环保香,有者则完全否决焚烧文化,少数人选择在家搓香,自制用香,求一个心安理得。种种的折衷方案,反应褒贬不一。
争议未有结论,烧香依然普遍,在社会找到能够达到共识的共存之道以前,市场上流传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而仿造的假香,让人难辨真伪,也因此习惯性地选择“二分法”,以此作为拒绝用香的理由,包括佛寺道观神庙,若以偏概全地定论为“随波逐流”,其实也有欠公道。
焚香危害健康并非危言耸听,而是人心不古,以假乱真,尤其是普遍使用的线香,亦即一般家庭用香和平日里神庙供信徒所用的香,是假香市场的“主流”。
【假香危害】
●各种原料“大锅炖”:有些假线香的原料是石油植物性粉,如木屑、竹屑、玉米杆、花生壳、稻草等粉碎而成,这些并非制香的传统原料,这种假香经过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对眼睛造成伤害。
●添加有毒物质:添加聚丙烯酰胺,亦即所谓的白胶粉,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含有毒性,会致癌,损伤神经系统,中毒现象是肌体物理等等。
●添加致癌物:有些商家会添加硝酸钾,一种具有刺激性的助燃剂,燃烧时会产生亚硝酸盐,一种高致癌物,长期吸入这种物质会引发呼吸紊乱。
●添加色素:一些商家会在线香中添加合成素用来染色,虽说天然色素无毒,但在提取的过程会含有苯、甲醇等有毒或致癌物质。
这些合成色素会导致人体脱敏、腹泻、甚至致癌。
●添加化学合成香精:不法商家在线香中添加香兰素、沉香素等廉价化工原料,燃烧时会产生含有苯环、甲醛的气体,具有毒性且易致癌。
●添加石膏粉:在线香中添加碳酸钙、滑石粉及双飞粉,增加线香的重量、硬度、光泽度和紧凑度,使外观看起来更美观。由于这些物质成本低廉,所以许多不法商家都用此方法牟取暴利。由于石粉过量,燃烧时常会断火,所以有人在配料时加入少许助燃剂,长期吸入这种线香燃烧后的粉尘,会对人的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刺激,甚至导致肥大性鼻炎。另外也会导致咽炎、喉炎及支气管炎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