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岁月之歌:没发歌星梦

$
0
0
70年代末80年代初,台湾盛行校园歌曲,比赛要唱一首爱国歌曲,还得自弹自唱。我忐忑抱着吉他,生涩地弹着和弦,跟老马谭少驹丶邹九茂丶洪耀池4人唱《中华民国颂》《我家在那里》得全台侨生第二;我独唱《长城谣》《再别康桥》,得全台第一名,狂喜不已。评审是陶晓清丶吴楚楚和翟黑山。 胜过周华健 隔年,去阳明山参赛,唱潘越云的《再见离别》又获第一名,评审是合唱指挥杜黑,会后他请我们吃冰聊天。事隔多年才在记录本赫然发现:原来第二名是香港的周华健! 我还上过华视类似五灯奖的歌唱赛,接受歌手挑战。我过关斩将,晋入第9回合,结果有次因情绪失控,淘汰出局,心里难过极了,但把赢得的奖金买了远景出版的整套《中国艺术歌曲》卡带。 在我失落的时候,音乐系的林少英到师大宿舍找我,说翟黑山因听过我唱《再别康桥》,招我加入台北青年乐团六重唱,我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入团认识了蔡淑慎丶范广慧———她们当年很抢手,专为流行歌星和音,也认识年龄与我相仿的杨维娟丶林进坤丶苏逸彦丶颜志文,我见识到他们的厉害,自叹不如。不久,我跟翟老师要求学习基本乐理,他提纲挈领,教学极有系统,精简易明,他是启迪我音乐之门非常重要的良师。 歌星夏心劝走别行 我当年没发歌星梦,只想踏踏实实的学。也许,是受到台湾歌星夏心的影响吧?在马当记者的二哥曾请他约我吃饭,我们在西门町的龙门,他以本身孱弱的身体,道出当歌星的苦处与歌坛中的陋习,劝我别走这行,对我启发大。 我在大学毕业后的某个夏午,曾去稻草人民歌餐厅应征驻唱(那是校园歌手的摇篮),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老板要我马上工作,但思前想后,觉得教书比较实在,终究没答应。 在桃园中兴教书那年,我每天骑着脚踏车上班,业余唱歌,在学校管理管乐队,在音乐室弹琴(乱弹)自娱。我每周日依旧坐火车,上台北向翟黑山学乐理,生活简单,却幸福满满。这些生活点点滴滴,铺垫我日后的歌唱生活。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