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这首《清明》诗流传千年,象征着清明不仅是24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意味着合家慎终追远纪念祖先的大日子。
每当清明节前后一星期,长江以南地区如闽、粤、台、港、马来西亚等地都呈现了气温下降阴雨绵绵的天气,这段期间人体就要特别注意湿邪侵袭的问题,善用饮食及药饍进行体内除湿成了清明节的独特养生重点。
一、除湿内外同步
湿邪是中医认为大自然界致病因素之一,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
病程:偏短,约一周内。
病因:天气或地区潮湿,人体正气不足感受外来湿气侵袭产生的疾病,多在夏秋及梅雨季节。
表现:发病约在一周内,夹有外感症状表现为怕冷无汗、身体酸重以关节部位严重、头重昏、全身困重无力。
治法:祛湿解表,理气通络(祛邪及扶正彼此结合杜绝疾病再生)
内湿
病程:偏长,约2-3周以上。
病因:各种病因使人脏腑功能失调,体内水湿停聚形成许多病症发生,女性、久病、年老及孩童易发病。
表现:病情日久、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口渴饮水后胸闷腹胀、咳嗽痰多色白质稀、大便偏水软或易腹泄及妇女白带量多。
治法:健脾益气,祛湿和络((祛邪及扶正彼此结合杜绝疾病再生)
二、食物——天然除湿机
大自然相生相克,不同的蔬果药草都有独特的功能与天气抗衡,成为人体天然的除湿机,选用合适的食物代谢体内多余的湿气,帮助五脏六腑阴阳调和使湿气不会留滞。
薏米:是健脾利水又不伤身体的天然药食两用食物,性味甘淡利水去湿,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可以使用生熟薏米各半来加入山药煮粥食用,适合全家老少的健康食疗。
黑豆:补肾滋阴,健脾去湿的强脾肾药食两用品,体虚或年纪大的长者可以用黑豆30克加入杜仲15克煮水饮用,帮助肾气利水益气的作用。
冬瓜:是夏天或阴雨天必备的餐桌上重要食物,性味甘淡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开胃健脾功用。冬瓜本身水份及纤维充足,更是减肥瘦身的最佳食物。
赤小豆:性味甘平,健脾利水,解毒消肿。常用于脾胃气滞、消化功能低下常脘腹胀闷的人群。
山药:具有调理脾、肺、肾脏三脏的优质天然药食物,具有健脾补肺、固肾利湿作用,可与排骨燉汤或和赤小豆共煮糖汤。
玉米须:平肝清热、利尿祛湿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高血压、糖尿病、黄疸肝炎、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症,最好的疗效是用新鲜玉米须煮水服用。
莲子:夏日盛产的莲子不但有补脾益肾、利水益气还有养心安神之功效。著名四神汤药饍当中就包括了莲子。
三、祛湿吃出来
“全身重着无力、提不起精神每天懒洋洋、食后腹胀、痰多色白质清或头昏重痛”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若是粗心不加以仔细察觉都被误当气虚论治,服用滋补之品反而加重身体负担阻碍湿气的代谢。
在潮闷的清明节前后身体出现上述症状,优先考虑是否湿邪偷偷入侵体内。祛除湿不可单纯用熟地、黄精、鹿茸、红蔘等滋补药物反而适得其反,应该在辨证论治下加入祛湿健脾药品或食物,使肠胃运作正常能完全祛湿又不伤正气。
内湿食疗
四神汤:茯苓12克、芡实30克、炒薏仁30克、新鲜山药100克、莲子30克排骨(或鸡腿一只)生姜二片。先把排骨(或鸡腿)用热水烫滤血水放入电锅中加入上述材料加水盖满,待汤料全熟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
外湿食疗
桑桂粥:桑叶8克、桂枝10克、生姜五片,上述药材先用200c.c水煮成100c.c后取药汁,加入白米半碗及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至米粥熬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