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手指艺术 留下美丽

$
0
0
从古至今,人类一路走来,有得有失。 因科技建设的发达,机器代替人手,得到了便利,却遗失了巧手制作的愉快,传统手工从此逐一遗落在发展的路途上。 趁还来得及时,放下机器,举起双手,仅用你的双手重拾曾经的愉快吧! 绢人·徐澎 传承前人手艺 绢人,是丝绢雕塑艺术,以丝、绸、绢,经手工扎制而成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 绢人走过中国千年历史,随着制作绢人者越来越少,这传统手工也渐渐失传。 就在农历年期间的一个炎热午后,在马六甲《郑和博物馆》里第一次遇见绢人———来自中国河南的徐澎。 刚过去的农历年,若你在马六甲,若你有留意,《郑和博物馆》多了样珍品,正是徐澎老太太千里迢迢,从中国河南送到马六甲的“郑和绢人”。 徐澎为人热情友善,经常慷慨地将作品赠送给他人,曾一口气赠送20件绢人作品给《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但如今她已甚少将作品赠送他人,因此这次前来我国,更具意义非凡。 徐澎同行友人透露,为了亲手将“郑和绢人”送到马六甲,徐澎第一次春节离家,在大马逗留两周,不过年了,这对老人家来说,实在不容易啊! 敬佩女英雄 “我特别敬佩郑和,他比哥伦布航海还要早,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身穿淡黄色,斗篷紫红颜色,手拿宝剑、持航海图,呵呵!”她握紧拳头,摆出一副庄严的英雄模样,就像个女英雄。 徐澎年过八旬,一头白发苍苍,但说起绢人是中气十足,滔滔不绝,眼睛都发亮起来了! 她表示自己性格强,因此敬佩英雄,尤其是女英雄,也因此特别喜欢做有作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女性。至今,她做过的50多个人物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其中做得最多的是诗人李清照。 创作底子深厚 瞧徐澎制作绢人熟练的手法,还以为她从小习作绢人,其实她是半路出家,之前可是一名专业电影人。大学时期,徐澎专攻雕塑,毕业后投身电影美术,也做过舞台美术,拥有深厚的艺术创作底子。 1985年退休后,也不放弃艺术创作,没让双手闲着,爱上了绢人,一做便是29年。 “我不想白活一天,每天都要干活儿,那我就快乐,我还要一直做下去。” 废寝忘食平常事 徐澎一碰绢人,就不分昼夜,废寝忘食也是平常事。有一回,徐澎在工作室里埋头工作,当她回过神来时,已是清晨4点钟,才赶紧收拾回家。 回忆当时情景,她笑说:“门卫见到我就奇怪,他问:“你是刚来还是刚走呀?刚来怎么那么早?刚走怎么太迟?他都给我搞糊涂了哟!” 不像许多绢人师傅,是拜师学艺,徐澎是自学而成。受到母亲和祖母的熏陶,徐澎从小爱习女红、针绣,加上雕塑及舞台美术专业经历,充分具备制作绢人的基本功。绢人从头到脚,雕塑头型、脸部绘画、衣服裁制、布料图案、鞋子,都由徐澎一手打造。 多年研习有所领会 徐澎谦虚地表示,虽基本功扎实,但在揣摩和拿捏人物造型上,还得经过多年研习才有所领会,才能够准确表现人物性格。绢人的可贵不仅因为选料用丝绸,还有细腻的人物性格表现,让人为之赞叹。 她说,制作绢人不难,但只会针线活儿并不够,绢人不只是布娃娃,绢人还要求做到传神,即是确切表现人物当下的心态、表情、身分、年龄,这就不容易了。 为做到传神,师傅们一般做仿古,根据史料来设计人物形象;但徐澎不做仿古,她走创新派。何谓创新?引用她的话: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来人物,不是纯粹仿造。 比如做“郑和”,徐澎就细心考究人物背景、性格,再根据自己对人物的认识、感觉,来设计人物造型,给人物注入生命。 人物体态肥瘦、神情、举动,丝毫微差都影响人物整体情感表现。比如做“林黛玉”,一个又瘦又有病又年轻的少女,制作起来特别考功夫。 “胖看起来就年轻,但林黛玉不能胖,胖看起来就没病,但瘦又显老,唉哟,这人物实在不好做啊!这些不好表现。” 只有拥有丰富人生历练的人,才更懂得人情世故,是精确琢磨人物形象表现的关键。像徐澎人生历练丰富,因此其手做绢人更传神,这就是徐澎绢人特色。 情迷古人 从郑和到林黛玉,徐澎的绢人清一色古代人物吗?她露出可爱的笑脸,说道:“对,我只做古代人物,古代人物身穿长袍子、长袖子、长裙子,特别好表现丝绢之美,但现代人穿的短衣服那就不好看了!” 她认为,绢人结合中国针绣和雕塑艺术、中国历史或民间人物及丝绸,代表的是中国民族、历史及特产;因此,人物塑造与丝绸之美,得互相衬托。徐澎情迷绢人,不仅仅是享受艺术创作,而是透过绢人,她能为宣扬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徐澎透露,如今在中国,绢人主要有两家,一家于北京,师承葛敬安;另一家在河南,即是徐澎。 葛敬安绢人与徐澎绢人在制作根本上的分别不大,但葛敬安精于仿古,精细的手工而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北京绢人;徐澎绢人则更多是师傅本身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形成了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品。 葛敬安已离世,留有传人继续将北京绢人发扬光大;而徐澎这一派,将由儿子王栩宁接手。 徐澎感叹,传承不容易,主要是因为学生们全都是在职人士,能拨出来专心学艺的时间有限。而今,王栩宁愿意回国接手母亲的工作,让她备感欣慰,表示儿子从小从旁协助母亲制作绢人,熟悉绢人制作工序,由他接受绢人工作,再适合不过。 王栩宁遗传了母亲的艺术细胞,是名艺术博士,现于澳洲工作。如今,母亲年事已高,王栩宁打算近期内回国,陪伴母亲,并接手绢人工作。 绢人缘起: 关于绢人的由来,据说有超过千年历史,绢人起源众说纷纭。有指史书《全唐文》罗隐的《木偶人》一文提到绢人制作过程“……以雕木为戏,丹濩之,衣服之。虽狞勇态,皆不易其身也”。“雕木”意指以木雕头部和身躯,“丹濩之”是用彩色绘面目,“衣服之”是用丝绢裹身。后来逐渐失传。 1954年,印度当时举办《世界玩偶展览》,邀请多个国家提供艺术作品,当时葛敬安联合多位艺术工作者,通过查找史料、请教老工艺美术家,最终以丝绢制成了人偶,送往参加展览。从此,绢人得到重生。 徐澎简介: ●1931年9月6日出生于中国山东省诸城县,现居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 ●曾任职雕塑设计、出版社美编、舞台美术设计、电影动画设计、电影美术设计。并获得多个项奖项肯定,如凭话剧《不能走那条路》获全国话剧汇演美术特技制作一等奖。 ●曾担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北民族学院艺术学客座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导师等。 ●离休后致力于绢人创作,曾办绢人展览,包括:山东济南、泰安,河南郑州、洛阳等地巡回展出《历代女英杰》、澳洲西澳当代艺术馆特别邀请展、马六甲《郑和博物馆》展出《中国徐澎绢人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