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副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远征二姑娘峰(上):雪峰群 云中尖突

$
0
0
今次,风尘仆仆地又来到了美丽的四川,在成都进行了采购后,来到了登山小镇日隆,当天黄昏夕阳斜照,美丽的4座姑娘山金光熠熠,分外迷人。 风中仿佛是无尽的叹息……那位纤瘦高佻几乎6尺的上海姑娘,大慨是我所见过最美丽的中国女子了。 即使在黑绒帽及墨镜的包裹下仅露出白皙的尖下巴及小酒窝,却依旧美得让人惆怅,我幸运的能同她说话,简直就如沐浴在春风里。 虽然她身旁有一位矮她半个头,不起眼的虬须男友。 她说你就驮着这样一个大背包登二峰啊?真了不起! 我说在我们的国家登山既没马匹也没背伕,而且人人平等即使出钱也不会有人会帮你背,所以一切都得自己来。 而她除了租赁马匹驼行装外,还安排了马匹代步,体弱纤纤的城市人啊!虽然她骑着马匹能在高海拔的山区走得飞快,可是我就凭双腿也能追得上她。 频频相遇 在前往8公里外海拔3600公尺的海子沟保护站途中我们频频相遇,她在马上深感讶异,钦佩之情言溢于表。 但我的队友们却没这样的争气,早被我甩得大老远的,但毕竟她去的是大姑娘峰,而我们则是往更艰难的二姑娘峰,无论如何,我们在前方岔路上必须分袂了。 我望着那窈窕的身影,和结着两条辫子的长发远去,风中仿佛是无尽的叹息── 睽违二载蜀山皇后 这里是横断山脉的支系,邛莱山脉的四姑娘山区,号称“蜀山皇后”,近十余年来,这已经成了享誉国际的登山重镇,国内外登山客云集,如今又谓“东方阿尔卑斯”。 四姑娘山有峰4座;大姑娘峰(5355m)、二姑娘峰(5454m)、三姑娘峰(5664m)、四姑娘峰(6250m)。此外此区尚有5000公尺级山峰60座,其中婆缪神峰(5413m)尤为出名。 今次目标是攀二姑娘,在饱览美景兼做高海拔适应、大吃大喝,看来万事俱备时,第三天进入海子沟,中途队友却出了状况,不得不应付────原来队友木子和凤姐在闹肚子,大概是昨晚的炖土鸡火喉不够,杀菌不足,而在这海拔高度接近4000公尺的荒野里,一切都笼罩着高山症的诡异身影,小小的事故也会演化成危机。再走了一公里后,我们决定临时就地扎营,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病恙。 这地方叫老爹棚子(3900m),无奈的在此留驻一夜。 因祸得福 由于汶川地区依旧客运不通,我们由成都出发后,是沿着雅安──宝兴县公路前往四姑娘山日隆(3200m)的,途中经过海拔四千多公尺的夹金山,结果高山反应猛烈,晕头转向了两天。 虽然这趟为了应付高原反应,我们精心准备了“鸡尾酒”高山症综合配方(甘苍林老师的绝地秘剂),但效果显然不彰。 虽然也依照计画,在启步二峰前在双桥沟及长坪沟做了两天的高山环境适应,但就在前往海子沟二峰基地营的第三天中,依旧发生恙故,被迫在途中留驻,大家一脸悻悻然。 由于当地有着快速的马匹运输,一般登山者们往往走轻装或骑跨上马,并快速地在高海拔环境中前进16公里,由海拔3200公尺的日隆镇上升至4300公尺的二峰基地营,这显然升高太速,以致抵达基地营后普遍发生人员高山适应不良,于是之所以然,二峰的失败率达到五成之谱。 遮蔽风雪的建设 非战之罪,策略失误也。 我们这伙马来西亚队伍6人,是雇了骡马却又自己驮背包的傻瓜,半途还因闹肚子而在老牛棚子多耽搁了一天,第4天才终于抵达基地营(4300m),没想到反而因祸得福,误打误撞的完成了高海拔适应,最终能全员通通登顶,缔造了当地少有的佳绩。 中国的建设十分迅速,仅仅两年间,二峰基地营这片荒凉的冰矶石砾浅谷便出现了一栋石屋子,既有厨房也有通铺,当然少不了厕所,虽然建设简陋,好歹能遮蔽风雪,而且付了费便管吃住,一位和蔼的嘉绒老乡长期留驻,晚饭就是配上白花花的大白菜(这道菜好)。 下午,便有其余队伍陆续抵达基地营,有香港人、南京人、江西人、由于石房子不大,好些人就只好扎营在屋外了,甚至有些队伍仍继续前进,翻过山丘扎营在另一边的前进营地去,但那委实不是甚么好主意,唯有夜晚更寒,高山反应更激烈。 哆嗦的黑暗中摸索 在这种高海拔环境,实在是甭想睡了,大抵翻来覆去倍受折磨。凌晨4点,我们起床出发攻顶,外头繁星璀灿,寒风凛冽,气温低于零下十几度,哆嗦的黑暗中摸索着一座又一座的玛尼堆前进,虽然上陟激烈,却又滴汗难流,只因奇寒澈骨,掌足如冰。 累喘如牛,好容易挨到山肩膀,旭日初升,温熙的阳光终于晒下,溶解了我眉上的冰,一声欣慰,寒意终于退去不少。不久,我握着牢固的钢索栏杆,渐渐的超过了所有人,然而在我脚步之前,总有一排清晰山羊蹄印,我随着它亦步亦趋,一路登顶,然而羊蹄印却越过了峰顶往北而去了。 云海佛光瑰丽 登山既是最沉痛的命运,也是最丰盈的人生。 上午8点,我是当天二峰的首登者,是老天眷顾我吧?色彩经幡在身边舞动,峰顶周围雲海蔚然,雪峰群在雲中尖突而出,一片美景前所未有。 朝阳柔和美好,雲海佛光跃然显现,似乎只为我而耀映,这份瑰丽,登山20年,此趟为最。 次登者亦是我国队员靖宜,再来就是别队向导马夫子,他少不得赞叹这伙外国人了不得,再来就是塞名片推销登山协作业务(下次登山一定要找我)。回头来时路,细小的队员一个一个的从雲层里窜出,龟速般的缓缓上陟,江西人、木子、凤姐、威哥、香港人、最後良久,才是踽踽独行的柄民兄,向导老黄对全体队员竟然能通通登顶的深感荣幸,笑不拢口。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135

Trending Articles